博客

Déjà vu时代的二手书

01/02/2021

第四十三期

文/余盈

 

上一回写专栏,已是五六年前的事情……这十几年间写过大大小小四五个报章杂志专栏,每一次挑战的领域都不同,像我较为熟悉和擅长的旅游和美食美酒,写得最多,花的功夫也最少;但你绝对猜不到我第一个专栏居然是关於两性的……看回多年前的笔触,专栏某程度上也是个人成长史里程碑,每一句偶拾的语句,都是笔者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向微调折射面。2021年,感谢《C2文创志》邀请,有了这个全新的专栏。这次,反而想谈谈和本职工作相关领域的话题:那些关於出版、书本和文字的二三事。

 

就从我热切关注的环保二手话题说起吧!随着互联网兴起,二手不再停留在「中古店」实体交易的范围内。近年各类二手循环APP兴起,除了有专业品质鉴证师把关,也会保证二手货物在修补、消毒、清洗和二次包装後,按时送达卖家手上;同时,买家也不担心钱款无法到帐。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愈发达,二手生意就会愈昌盛,日本就是好例子。

 

那麽二手书呢?很多人对二手书的印象,尚停留在漂书活动中,抑或是略显残破且等待着慧眼识英雄者前来发掘「宝藏」的古书店。但这几年间,随着大资本的介入,内地的二手图书交易平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被震撼的瞬间,源自目前一个较为红火的二手图书交易平台「多抓鱼」在其公众号上发布的一段视频:那是一个庞大得犹如图书翻新鉴别再造工场,其复杂细致的处理过程,和奢侈品鉴别没什麽大差别,每一本等待新主人的图书,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尊重」。

 

「多抓鱼」,朗朗上口的名字源於法文「Déjà vu」译音,意思是对陌生事物的「似曾相识」感,用这麽一个浪漫的名词描述图书被二次发现并买卖的过程,注定它会深受文艺青年锺爱。文艺青年有甚麽特点?刻板印象是在文化消费上支出比较多,且不善经营……但「多抓鱼」创办人猫助却不是这样的文艺青年。名义上,「多抓鱼」有卖文艺情怀的部分,但实际它的创业过程有着非常扎实的商业模式。平台抓住了文艺青年热爱「以贩养吸」的心态,最终获得多轮风险投资人融资,甚至在疫情期间逆势高飞 。2020年於北京和上海开设了线下店,成为文艺青年打卡和淘宝的新去处。

 

在「多抓鱼」如何买卖二手图书这个话题这里就不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搜索,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只有体验过你才能发现它的妙处。我想从这个平台的案例延伸说到的是,文艺青年该如何衡量自己的创业点子值不值得坚持。很多人说现在的创业平台就是解决讯息不对称,所以,在以文创为基础的创业之初,创业者要首先捂心自问你想解决的不对称问题为何物?猫助在视频媒体「一席」的演说时提到,她解决的问题正是过去文艺青年逼切想要透过比较低廉的价格,买到既乾净没味道(传统二手书店味道「浓烈」,这一点被细心的猫助发现了)的正版书本。针对这几个讯息需求,她想到了用臭氧机器给旧书消毒一小时的做法,再加上聘请专业鉴证师傅鉴别图书真伪,然後给出合理定价,不对称问题瞬间迎刃而解。就是这样,它和传统二手书本买卖平台拉开了差距,後来更有众多着名作家自动为其背书;过去一些不被推崇的书本,居然在这里重新登上热卖榜单……

 

很多人认为图书出版已是夕阳行业,但像「多抓鱼」这样的垂直类C2B2C二手图书交易平台涌现,让创作者和出版商都打了一支强心针。虽然出版方和作者没有再次在这个平台获利,但内容优质的书本,被再次发现,在这样一个平台得到了曝光,也不失为一种免费宣传的利器。

 

我期待不久後的澳门出版能够出现在「多抓鱼」的平台,更加期待它们可以登上热卖榜单。

 

我在「多抓鱼」用三折价格买的书都很新,用可降解环保纸箱和胶套包装,从头到尾贯彻循环利用概念。
我在「多抓鱼」用三折价格买的书都很新,用可降解环保纸箱和胶套包装,从头到尾贯彻循环利用概念。

 

「多抓鱼」工场(来源:「多抓鱼」)
「多抓鱼」工场(来源:「多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