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Déjà vu時代的二手書

01/02/2021

第四十三期

文/余盈

 

上一回寫專欄,已是五六年前的事情……這十幾年間寫過大大小小四五個報章雜誌專欄,每一次挑戰的領域都不同,像我較為熟悉和擅長的旅遊和美食美酒,寫得最多,花的功夫也最少;但你絕對猜不到我第一個專欄居然是關於兩性的……看回多年前的筆觸,專欄某程度上也是個人成長史里程碑,每一句偶拾的語句,都是筆者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向微調折射面。2021年,感謝《C2文創誌》邀請,有了這個全新的專欄。這次,反而想談談和本職工作相關領域的話題:那些關於出版、書本和文字的二三事。

 

就從我熱切關注的環保二手話題說起吧!隨着互聯網興起,二手不再停留在「中古店」實體交易的範圍內。近年各類二手循環APP興起,除了有專業品質鑒證師把關,也會保證二手貨物在修補、消毒、清洗和二次包裝後,按時送達賣家手上;同時,買家也不擔心錢款無法到帳。事實證明,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愈發達,二手生意就會愈昌盛,日本就是好例子。

 

那麼二手書呢?很多人對二手書的印象,尚停留在漂書活動中,抑或是略顯殘破且等待着慧眼識英雄者前來發掘「寶藏」的古書店。但這幾年間,隨着大資本的介入,內地的二手圖書交易平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被震撼的瞬間,源自目前一個較為紅火的二手圖書交易平台「多抓魚」在其公眾號上發佈的一段視頻:那是一個龐大得猶如圖書翻新鑒別再造工場,其複雜細緻的處理過程,和奢侈品鑒別沒什麼大差別,每一本等待新主人的圖書,在這裡得到了「徹底的尊重」。

 

「多抓魚」,朗朗上口的名字源於法文「Déjà vu」譯音,意思是對陌生事物的「似曾相識」感,用這麼一個浪漫的名詞描述圖書被二次發現並買賣的過程,註定它會深受文藝青年鍾愛。文藝青年有甚麼特點?刻板印象是在文化消費上支出比較多,且不善經營……但「多抓魚」創辦人貓助卻不是這樣的文藝青年。名義上,「多抓魚」有賣文藝情懷的部分,但實際它的創業過程有着非常扎實的商業模式。平台抓住了文藝青年熱愛「以販養吸」的心態,最終獲得多輪風險投資人融資,甚至在疫情期間逆勢高飛 。2020年於北京和上海開設了線下店,成為文藝青年打卡和淘寶的新去處。

 

在「多抓魚」如何買賣二手圖書這個話題這裡就不詳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搜索,自己親身體驗一下,只有體驗過你才能發現它的妙處。我想從這個平台的案例延伸說到的是,文藝青年該如何衡量自己的創業點子值不值得堅持。很多人說現在的創業平台就是解決訊息不對稱,所以,在以文創為基礎的創業之初,創業者要首先捂心自問你想解決的不對稱問題為何物?貓助在視頻媒體「一席」的演說時提到,她解決的問題正是過去文藝青年逼切想要透過比較低廉的價格,買到既乾淨沒味道(傳統二手書店味道「濃烈」,這一點被細心的貓助發現了)的正版書本。針對這幾個訊息需求,她想到了用臭氧機器給舊書消毒一小時的做法,再加上聘請專業鑒證師傅鑒別圖書真偽,然後給出合理定價,不對稱問題瞬間迎刃而解。就是這樣,它和傳統二手書本買賣平台拉開了差距,後來更有眾多著名作家自動為其背書;過去一些不被推崇的書本,居然在這裡重新登上熱賣榜單……

 

很多人認為圖書出版已是夕陽行業,但像「多抓魚」這樣的垂直類C2B2C二手圖書交易平台湧現,讓創作者和出版商都打了一支強心針。雖然出版方和作者沒有再次在這個平台獲利,但內容優質的書本,被再次發現,在這樣一個平台得到了曝光,也不失為一種免費宣傳的利器。

 

我期待不久後的澳門出版能夠出現在「多抓魚」的平台,更加期待它們可以登上熱賣榜單。

 

我在「多抓魚」用三折價格買的書都很新,用可降解環保紙箱和膠套包裝,從頭到尾貫徹循環利用概念。
我在「多抓魚」用三折價格買的書都很新,用可降解環保紙箱和膠套包裝,從頭到尾貫徹循環利用概念。

 

「多抓魚」工場(來源:「多抓魚」)
「多抓魚」工場(來源:「多抓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