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無間道》二十周年

2022年12月12日,是《無間道》上映20周年紀念。很多研究港片的愛好者,會把《無間道》作為香港電影的分水嶺。在《無間道》之後,香港電影的警匪類型走向了新高度,從以往的動作槍戰為主,改為以營造戲劇張力的文戲為主。臥底為題材的故事也有了全新的詮釋。
博客
14/02/2023

聯通世界後最想去的書店

若數我最想在開放後前往朝聖的獨立書店,心目中的理想彈幕,自然依次彈出兩個名字:一個是位於美國波特蘭,已經發展為連鎖書店的全球最大獨立書店Powell’s Books;另一個則是位於吉隆坡Mid Valley City內高端購物商場的Powder Room。
博客
11/01/2023

「BOK Festival搏劇場節」策劃誌

與BOK Festival結緣多年,今年受到藝術總監阿泉和行政總監Bobo的邀請,更進一步着手參與搏劇場節(下稱「搏節」)的策劃和品牌行銷工作,希望能出一分力為觀眾帶來更好的體驗。由梳理定位和中心思想開始,重新寫一遍搏節的定義。
博客
01/07/2021

猶如鑽石的多面折射——一場影像詩實驗

因緣際會下,我製作了一部18分鐘的短片《冰山一覺》,早前於澳門文化中心首映。內容是關於融化的北極冰川和不斷填海的南方小城澳門之間,若隱若現的平行宇宙或冥冥因果,作品雖然被歸入紀錄片組,實際上我是當影像詩(video poetry)來製作。
博客
01/07/2021

神秘主義式市場學

當市場要求你明確在文宣中把創作觀念闡明的時候,有沒有另一種策略,能將故事或概念表達得像一劑令人沒法抗拒的迷藥,使接受者產生一種不知名狀的幻覺?進而在失去理智後決定進場觀看一探究竟,以求獲得解藥。
博客
01/06/2021

品牌 vs藝術,跨界合作為什麼?

近年各界別知名品牌與藝術界的合作已成為常態,時尚大牌紛紛與藝術家展開跨界合作,為何他們要大灑金錢和心神在藝術合作上?
博客
01/06/2021

第26屆ifva精彩百出

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絕對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創作發表平台,近十年更發展至亞洲數一數二的影展及比賽,地位舉足輕重。去年全球疫情嚴重,ifva亦受到影響,現場活動都改為線上舉行。終於,相隔兩年,因為香港的疫情受控,活動漸漸回復,第26屆ifva頒獎典禮於3月31日回歸香港藝術中心舉行,大家都感到欣慰。
博客
01/06/2021

品牌聯乘中的文學操作

疫情之下,跨地往來困難重重,跨界的品牌聯乘卻勢頭熾熱。除了每天被各種潮牌和奢侈品牌破天荒合作的新聞刷屏,文學也成為巿場推廣的另類寵兒,透過與不同界別的強強聯手,一同增加曝光率,拓闊受眾範圍。例如日本Uniqlo推出村上春樹聯名款,讓村上「鐵粉」得以把小說《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的元素穿上身,引起熱話。
博客
01/05/2021

東西總是擅自變美

家裡大掃除,丈夫從櫃子裡翻出數個買鞋子及衣服時附送的索繩布袋,麻棉的質料,質感粗糙,是數年前留下來的雞肋般的物資。「有用嗎?」他問。我不知怎地對那灰色的麻棉愛不措手,原本光滑平順的布料,在木抽屜底部塵封得久了,磨擦出極為微細的毛球來,揉搓清洗了一遍,布上的糊料溶化,布料頓時柔軟起來,撫着撫着,真像穿久了的老 T 恤,就是更結實一點、更堅靭一點。
博客
01/05/2021

定格動畫大師班

在前電腦時代,動畫製作的類型主要分為兩種:其一為主流平面動畫,以手繪為主,畫面以線條及色彩組成,風格變化頗多;另一種是立體動畫,是利用定格方法將木偶之類的立體材料置於背景直接拍攝,加上燈光效果之後,立體感特別豐富,別有一番視覺效果,不過一直沒有平面動畫那麼普及,作品數量少得多。
博客
01/04/2021

連勝街2號G座 ——私記憶、藝術文獻與澳門現當代藝術現場(一)

台灣有部電影叫《藍色大門》,講青春裡那一抹永不褪色的藍。記憶中,澳門三巴門附近也有這樣一扇藍色大門。中學時,我在大門後那座三層高的房子裡,看了拍板視覺藝術團放映楊昌德的電影《一一》,還看過石頭公社的肢體劇場,那些影像和空間的體驗,點滴間形成了我在澳門接觸現當代藝術的初記憶。
博客
01/04/2021

咖啡+酒+書本=?

近十年,除了我們比較常見的大型綜合體書店和獨立小書店外,也有出版商直接開設和自己品牌風格吻合的旗艦式線下體驗店。書店內不但銷售圖書,也有咖啡廳、酒吧、文創產品商店、文化沙龍空間、閱覽室和展覽廳等,有時候更是「妹仔大過主人婆」——咖啡和酒比書本更容易成為主角,頻繁出現在新媒體熱話tag中。
博客
01/04/2021

策展abc

喜歡具生活感的人、事與草木。從事商業及文化藝術類策展、品牌市場營銷、活動策劃。藝術及項目管理碩士,旅遊及節目管理學士。在心之感性與腦之理性間漫遊。
博客
01/03/2021

在Clubhouse,一場久違的狂歡

打開Clubhouse進入艾未未出席的「為什麼藝術沒有意思」討論,和一群不認識的人圍繞政治、文化、極權等當代話題耗了一晚,仿佛身處一個網絡時代下的雅典廣場。以往由藝術機構主理的一種話語權被解放,在號稱反極權的人文空間內,甚至連「國家」都會成為藝術家的批判對象。在談及身為一名「文化難民」生活在德國的看法時,艾未未表示當自己感到被歐洲機構當作「人權落後國家內一名人道主義的英雄」時,感到民族主義權威化背後的虛偽,並提到在歐洲「不希望當一個裝飾品」。
博客
01/03/2021

鏡頭後才是照片的主角:私攝影

安達祐實自12歲起便被注視,卻甚少見過她這樣的姿態。大白天,撐着大肚子躺在沙發上,穿着一件洗舊了的T恤,T恤下微凸起的乳頭隱約可見,胯下夾着一根香蕉沉沉睡去。
博客
01/03/2021

轉譯與故事行銷:新媒體時代的必殺技

北朝寶寶心裡苦怎麼辦?到街頭造佛像,求慰藉。明代文人也喜歡寫打卡式遊記、炫耀文,你知道嗎?
博客
01/03/2021

Déjà vu時代的二手書

上一回寫專欄,已是五六年前的事情……這十幾年間寫過大大小小四五個報章雜誌專欄,每一次挑戰的領域都不同,像我較為熟悉和擅長的旅遊和美食美酒,寫得最多,花的功夫也最少;但你絕對猜不到我第一個專欄居然是關於兩性的……
博客
01/02/2021

澳門雙年展:遲來的開胃品

2002年韓國光州雙年展上,中國藝術家顏磊創作了一件名為《開胃品》的作品,以雙年展提供的酒店門卡把一堆白色粉末刮成「Biennale」(雙年展)的文字,並附有美元卷成的吸筒供人吸食。藝術家說,那一年他參加了聖保羅雙年展、上海雙年展和光州雙年展,整年都在為雙年展忙碌,如吸毒上癮,於是便創作了這件作品。
博客
01/02/2021

為何要設立一間工作室?

設立工作室於我而言,就是創造一張在三維空間裡能展開使用並充滿痕跡的書桌,無論它是凌亂還是整潔,它都反映了我某個階段的精神與狀態,直至任務結束為止。
博客
01/01/2021

香港連奪兩屆DigiCon6 Asia大獎

寫此稿時,心情還未盡回落。作為香港動畫界一分子,的確可以為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沾光,尤其是在這個疫病横行的世代,一個得獎消息實在鼓勵了無數的創作人。
博客
01/0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