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BOK Festival搏剧场节」策划志

01/07/2021

第四十五期

文/陆竹

 

与BOK Festival结缘多年,今年受到艺术总监阿泉和行政总监Bobo的邀请,更进一步着手参与搏剧场节(下称「搏节」)的策划和品牌行销工作,希望能出一分力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由梳理定位和中心思想开始,重新写一遍搏节的定义。

 

BOK为粤语「搏」的拼音,以adventure for meaningful something为概念,凭接驳,拼搏,放手一搏的精神,集民间各单位、个体的力量汇聚成无限可能,对剧场的作品内容及发展进行探索。

 

我很喜欢「搏」的实验精神,当在艺术史上一个时期被另一个时期推倒开来而又获得新一页的重新诠释,来到此时当代艺术处於无边界的含糊同时拥有无尽的可能,在生活此起彼落的章节里,我有时想起香港独立乐队Pusshitachi的歌词「用力跌跌撞撞,跌跌坐坐」,甚麽都试一次,甚麽都搏一铺,才有可能展开新的局面和想像。搏剧持续与不同跨界别的创作人一起发展作品,用自己的方式来定义剧场。

 

主题

按着搏节被设定的气质和调性,以及今年的主要节目都备有音乐的特质,视觉设计与主题有了唤然一新的突破。经过反复讨论,「Demo for Mary」成为今年的标题。

 

“Demo for Mary” What is Demo & Who is Mary? 

 

Demo在音乐世界里象徵着进行中、实验中的作品,如生活一样或许是无尽的高低起伏,充满着未知的可能,而我们只能着手於当下。生活中任何零碎片刻思绪都是Demo。在世界苦难面前,一首歌或者一个艺术作品,是向着某个你想起的人来的一段碎碎念记录,还是希望得到神的救赎,Mary是谁?我们留待创作人和观众自我想像、发展和随心投射。

 

节目

过去搏剧的节目跨度比较大,观众需要较多时间来消化不同的节目分类。今年为了让观众更易理解节目的铺排,从而更容易地选择节目,在宣传上较为简洁地分为「BOK Movement|当代艺术的剧场视角」和「M Mode 24|社区自定义」两大主要单元。

 

BOK Movement|当代艺术的剧场视角
邀约跨界别创作人,发布具探索性的表演,尝试在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下,发现新的诠释角度,发展强调创作力及具当代艺术剧场视角的作品。

 

今年邀请来自亚洲地区的创作单位,带来六个跨界别的演出作品,包括主打音乐的阿水 x Aki x Ivan、VJ OS Wei、当代水墨家吴少英、本澳着名诗人袁绍珊、多媒体创作团队AWPlanet,以及XR内容创作者、研究型艺术家章达明,凭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对时代的寄语。

 

M Mode 24|社区自定义

M Mode 24是2019年团队跟我一同构想而成,既然说剧场无边界,每个人的生活也可以理解为剧场吧,因此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富有生活感的节中节。 

 

M Mode 24中的M可解作Macao或Manual(相机的手动模式),而24则反映澳门24小时不歇息的奇幻小城特色,产生这个由社区小店和使用者自行组织和策划的24小时马拉松式社区艺文生活节。我们延续2019年在疯堂区种下的脉,继续在这个相当富有魅力的地方策划活动,一连两个周末超过48小时,连同小店、艺术家、音乐人、品牌经营者、创作和策展人等超过40个单位共同策划一系列包括市集、艺术装置、音乐会、工作坊、早餐会、放映会等超过100场活动。是集各人小小的力量,以小搏大的精神才能实现的一场社区策展实验。

 

另外,搏节作为一个剧场内容发展平台,当然希望可以与创作人一同成长,孕育好的作品,因此邀请剧评、驻节观察员、观众对观演回馈,策划「平行写作」,以及「BOK Club」演後轻松交流活动,亦是搏节重要的环节。


BOK festival 搏剧场节2021

Demo for Mary 
7.31-8.8 
活动详情:bokfestival.com 

 

「BOK Movement|当代艺术的剧场视角」宣传海报
「BOK Movement|当代艺术的剧场视角」宣传海报

 

「M Mode 24|社区自定义」宣传海报
「M Mode 24|社区自定义」宣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