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为何要设立一间工作室?

01/01/2021

第四十二期

文/谭智泉
剧场导演,小城实验剧团艺术总监,曾在上海及柏林居留及工作。近年作品包括《时先生与他的情人》、《肺人》。

 

从大学时期到挤身艺术工作的过程中,房间的书桌成为了我很重要的工作室,尤其构思一个点子时,我习惯听各种各样的音乐让大脑恣意放松奔驰,或冲上一杯咖啡摆在随手可碰的角落,直至黄昏时分打开桌前的小灯泡,继续在一堆笔记本、书籍、杂志里爬滚,让思维交错、重叠,展开又收回,一直到困惑时趴下倒头直睡,直至醒来继续重复……

 

设立工作室於我而言,就是创造一张在三维空间里能展开使用并充满痕迹的书桌,无论它是凌乱还是整洁,它都反映了我某个阶段的精神与状态,直至任务结束为止。

 

有人问现在流行的Work From Home不好吗?既节省租金成本,又能省下路上的交通时间。我曾经也试行过一段时间,但最後发现除非你有额外条件能间隔出书房或会客室,否则Work From Home对创作人的身和心都不是个健康的选择。当每天只停留在一个空间,吃着几乎相同的食物,穿着同样的T恤和棉质长裤,很快会感到整个人失去了该有的活力,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与外界的情感互动。

 

有几个对我而言很重要的工作建议,至今我都仍然努力遵守:

一、工作的地点不能是你睡觉的地方,最好也不要有床,否则你工作时会提不起精神(太容易想躲进被窝),要不就是晚上睡觉会因焦虑而导致失眠(脑海中还一直想着工作);

二、工作或创作会议尽量不要在咖啡馆和图书馆,也不要指望吃午餐或晚餐时能好好聊创作(饮酒除外)。开会时该大声讲话还是要能大声的喊出来,台词要讲出来,动作要呈现出来;在桌面上把印刷出来的成品平摊在一起检视,而不是传到Google Drive用电脑看;让点子写到纸上放肆的调乱拼贴,充分利用视觉思维去打破线性思维的局限;

三、在前往工作室的路上,应该放空自己脑袋,张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不要忘记自己是世界的一份子。

 

工作室於我而言是更具侵略性和性价比的工具,我希望自己能记住「要追求更高成效的回报,而不是勤劳却低效的省俭」。要能发挥工作室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是通过它去完成你认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

 

然而现实还是残酷的,再美好的事情日积月累後,依然会成为一种惯性的负担。工作室的开支到底能否在一段时间後取得平衡,这要看你能否在运行过程中找到企业的商业模式,包括营运及经济上的角色。虽然这些问题在设立工作室前应该已经有初步规划过,但真正还是要在实践过後,才能明白这生意该如何长久走下去。

 

借着经营工作室,好好审视你的事业是否在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中,如果没达到预期该怎样调整?尝试把你的产品放在工作室最明显的地方,并重新检视如何把产品价值清晰的传递给消费者?产品与这个空间是否具备整体统一的品牌属性?在工作室里营运期间有没有形成到公司独特的文化?

 

由工作方式、内容、品牌到文化都可以透过一间小小工作室的设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即使这个小天地假以时日因为其他外界因素要搬迁或者结束,要知道空间虽然消失,但大家一同在这里辛苦建立的成果,已经渗透在你的品牌和作品中,它们会一直一直在这里。

笔者2015至2020年的工作室
笔者2015至2020年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