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神秘主义式市场学

01/06/2021

第四十四期

文/谭智泉

 

「好了我必须承认,我真的不知道你的演出是在干吗,但门票居然一下子卖光了,到底原因为何?」好友在电话中向我祝贺的同时,向我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当市场要求你明确在文宣中把创作观念阐明的时候,有没有另一种策略,能将故事或概念表达得像一剂令人没法抗拒的迷药,使接受者产生一种不知名状的幻觉?进而在失去理智後决定进场观看一探究竟,以求获得解药。

 

把时间推前至2018年,当时我在北京排练话剧《绿精灵》,在接受采访者访问後,我疲惫地坐在房间的一角,觉得身心被掏空。要用言语去解释清楚一部戏的意思,於我而言是一份责任,但却不是我的兴趣。我有时候根本不完全知道作品的所谓思想立意是否确切存在,在创作进程中甚至会怀疑作品是纯粹胡扯的东西,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必须以求证的心态不断去质疑自己的假设,这种创作方式逼使我不断推翻自己粗浅的构想,进而走入下一个思维领域。那麽问题便来了,在宣传作品或阐明作品时,一切言词必将受当下创作人自我批判的目光影响,但文宣报导却好像总只替消费者着想,执行一种艺评人的扫雷精神,锐意为观众带来一个完整的、逻辑的、体面的框架和定义。

 

我必须表明,在以上时刻衍生的乏力感,足以吞噬我对作品的激情。於是访问过後,唯有躲在角落以寻求一丝的平静。然後不禁质问自己,这真的是市场推广的唯一创意策略吗?有没有一种市场学,并非只为观众寻找节目而设,同时也为着给创作团队释放价值而生,好让能寻找懂得欣赏他们品味的观众?

 

於是在近年制作的新项目里,我和团队成员开始尝试以另一种方式去介绍作品,称为「神秘主义式市场学」。其原则为以下几点:
一.不故弄玄虚,但努力寻求作品中独特意象加以发展;
二.不要将文字写得太满,并统一整体文字语感;
三.以视觉语言突出主题,建立风格感,而非交代情节人物。

 

说到底以上的市场策略,并非告诉观众一个演出有多好看,情节有多特别,表演者有多迷人,相反地是要把制作放在一边,而将整个宣传策划,从文宣、图像、字体和标题等,当是一个独立的作品(或者带有限度的关联)。如果作品充足好,就会让人感到对团队正式的制作亦充满期待。而整个过程极其量只是透露出非常有限关於演出实质性的内容,在保持神秘的同时,也令创作团队不会因此而肩负上不必要的包袱与压力。

 

在「神秘主义式市场学」的操作下,不只是一个演出可以借以宣传,甚至是一个年度剧季也可以用相同的逻辑去完成。当内容不是主要推销的货品,被突出的就变成了团队所经营的文化品牌,以及所信仰的一切美感与信念,这些亦正是一个成熟专业团队背後,最为迷人和吸引的价值所在。

当内容不是主要推销的货品,被突出的就变成了团队所经营的文化品牌。
当内容不是主要推销的货品,被突出的就变成了团队所经营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