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策展abc

01/03/2021

第四十三期

文/陆竹

 

喜欢具生活感的人、事与草木。从事商业及文化艺术类策展、品牌市场营销、活动策划。艺术及项目管理硕士,旅游及节目管理学士。在心之感性与脑之理性间漫游。

 

早阵子与一位策展人朋友聊到何谓好的策展?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议题,亦早已被无数人讨论过,只是在澳门还是欠缺讨论。有人说好的策展应该是让作品来说话,策展人应该处於在一场展览中不被观众察觉的位置;有足够的理解艺术史和作品,也应该是回应时代和生活,具未来视野,同时要有学术研究的基础去成就一场好的展览;有人说是以策展作为创作;也有人说策展人需要够多的社会人脉,最好是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升作品的价值;有更多人说策展是沟通,策展人是说故事的人,如何把故事说得动听,荡气回肠;策展人也应该理解空间设计和陈列,能预视展览的呈现和观众体验;也有不少说策展人要有行政力。的确,在机构或社团运作下,策展人更需要具有行政和组织能力,否则难以得到理想的资源及有条理去把事情完成……

 

或者以上的一切全都是对的,这样看来要当一个尽责的策展人实在不轻松。监於本人的工作背景,在此想以市场学的思考角度来谈一下。首先,策展,又或者办任何一场活动都是有一定目的性,可能有人会反驳说,有目的才来做是太俗气了吧。可是,策展本来就是具目的性的行为,即使有不少策展人也可能同时是艺术家,例如杜象(Marcel Duchamp)当年把小便斗放在展场,引起大家反思何谓艺术;又或草间弥生在60年代的纽约街头进行前卫的「乍现」裸体行为艺术,提出反战和回归人性本身的议题,这些行为既是他们的艺术作品,同样也是带着得到社会回响作为目的策展行为。因此,无论策展的侧重点在哪,都难以逃避思考一连串有市场性的问题,如「项目的目的」:把画卖光?追求入场人数?引起大家关注和讨论某个议题?增加曝光率和认知度?「定位」:可以是举办展览的组织、活动项目的定位,或艺术家本身和其作品的风格定位;「受众」:观众是学者?业内人士?小朋友?普罗大众?这些老生常谈的题目,虽然说起来似是很老套,却是任何类型策展的基石,同时也紧扣着策展内容传达上的方式、媒介、语气和铺排。

 

假设一间学术机构、迪士尼和时尚品牌都要办一个与「恐龙」有关的展览,策展人又会有怎样的思路和细节上的处理呢?学术机构的目的可能是要以展览的形式发表有关恐龙的论述,定位是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受众包括对科学、考古有一定基础人士;迪士尼的展览可能是为了创造娱乐目的地和动画IP的市场延续性所带来包括零售的收益,定位是创造欢乐的场所,受众主要是家庭顾客;时尚品牌则是为了打造品牌价值和文化资本,从而转化成销售,假设品牌定位是高端的,目标观众是追求高端生活和对品牌有购买力的群体。在这些基础之上,策划的思维将能更准确的把资源落在对的目标上,同时建立适当内容敍述、互动和呈现,与目标群众建立有效的沟通。

 

现在更有人提出开一间餐厅也可以利用策展思维来度身订造一套由装潢、菜单、服务方式、客户体验等一体化的方案,这种比较进取的策展方式大概也与品牌学的思维差不远了。然而进一步地想,为甚麽策展?一个行动为一些人带来一种思考,一些人再影响另一些人而为社会带来一点点变化,这个愿景就是它其中重要而有趣的点吧,因此策展意识及观众和社会延续性又是另一个值得被多加思考和讨论的议题。

 

假设一间学术机构、迪士尼和时尚品牌都要办一个与「恐龙」有关的展览,策展人又会有怎样的思路和细节上的处理呢?
假设一间学术机构、迪士尼和时尚品牌都要办一个与「恐龙」有关的展览,策展人又会有怎样的思路和细节上的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