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映》由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專業的鄭心悅和古琴專業的趙娉悅共同完成,是為慶祝祖國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雙慶而特別創作的音樂作品。風格主題方面進行大膽嘗試,融合中國傳統音樂─古琴、葡式音樂和流行音樂元素,旨在展現澳門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的獨特魅力。
歌曲和音樂MV的象徵意義:
「濠江」:指的是澳門昔日別稱,「映」:從史實客觀表達和反映;具澳門鄉土情感的歷史讚頌表達。
《濠江映》反映了澳門自開埠以來的歷史發展和文化特色。既能展現中華文化底藴、突顯地域風貌、又可表達情感與願景融合貫通中葡文化的優秀音樂作品。
以下是《濠江映》體現了作者鄭心悅和趙娉悅對澳門的意義:
- 歷史傳承:澳門自16世紀中葉開埠以來,經歷了中西文化的交匯融合。澳門歷史悠久,歌曲象徵着這個地區的獨特歷史起源和跨文化交流的歷史積累。
- 多元文化:澳門以其中西合璧的文化而聞名。歌曲傳達了澳門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的形象,體現了中西文化的共存、交融與發展。
- 繁榮與發展:澳門回歸祖國後,經濟迅猛發展,特別是在旅遊、博彩及會展產業方面。歌曲寓意着澳門的繁榮與現代化進程,代表了特區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
- 和平安寧:澳門以其社會穩定、治安良好著稱。歌曲也象徵着澳門的和諧與安寧,是多宗教、多文化、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之社會安定的體現。
- 愛國精神: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澳門與祖國有着密切的聯繫。歌曲表達了澳門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一國兩制」方針的熱愛擁護。
通過這些象徵意義表達,歌曲不僅是對澳門過去輝煌歷程的見證總結,也描繪了澳門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美好前景與持續發展的希望。
《濠江映》譜寫600年來東西方特色中葡文化:
文化底藴的展現:
- 中華文化的頌揚歌詞開篇「拂袖墨灑成浪繪就我中華如畫」,以詩意的語言描繪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壯麗畫卷。這裏「拂袖墨灑」不僅是對傳統書畫藝術的形象描繪,也寓意着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豐富多彩。
- 歷史與現代的交融歌詞中「紅牆綠蔭憶古道情哲思猶彌新」,通過對歷史遺蹟的描繪,勾起了人們對過往歲月的回憶,同時「哲思猶彌新」又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與傳承,展現了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之美。
地域特色的突顯:
- 澳門風情的描繪歌詞中的「斜巷迴響光陰的斑駁暖風聚情義,載着多少漁火的盼望」,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澳門特有的街巷風情和漁火文化,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充滿生活氣息與歷史沉澱的小巷之中。
- 標誌性景點的隱喻雖然歌詞沒有直接提及澳門的標誌性景點,但「銀河流轉下的夜思緒化作宵燭點點」等句,可以讓人聯想到澳門夜空下的寧靜與美好,這些意象與澳門的夜景、文化氛圍等相呼應,增強了歌曲的地域特色。
情感與願景的表達:
-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歌詞中「齊心尋找夢的足跡我堅定前路,踏着青春旋律尋曙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及面對未來時的堅定與勇敢。
- 團結友愛的精神歌詞通過「每一寸淳淳之心可以共度人生悲歡情,每一瞬星星之火可以匯成愛的花海」等句,傳遞了團結友愛、共同前行的美好願景,鼓勵人們在生活中相互扶持、攜手共進。
作曲/演唱:鄭心悅
作詞/古琴:趙娉悅
編曲:潘子文Bruce Pun
音樂總監:潘子文Bruce Pun
歌曲MV: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W8e_hxNIic
